第二百零六章 商定
书最终没写成李三祝和李长山父子一致表示等李长安沐休回家了一起商量商量。
李秋岁蔫蔫得犟不过说实话单嘴巴叭叭两句还成让她捉笔她还真无从下手。
白话文写出来容易理解真正种田的农人也容易接受可识字的农人能有几个?
书写出来先过一遍朝廷当权士大夫的眼不说辞藻华丽多出彩多无可指摘起码行文流畅
这事急不得还需仔细琢磨行文的规范和结构格式。
最好去书局找找记载农事方面的书籍了解清楚眼下时代农业水平。
想到了就去做隔日一大早李秋岁兴冲冲先去了镇子上的书局找了一圈找出几本类似黄历记载节气变换了该种哪种庄稼的书。
回到家难得放弃一次修炼异能的机会点灯熬油仔细研究了一晚上。
这些书写的很笼统甚至没有标清楚种庄稼地域气候的区别比如南地和北地的差别大了去了种的庄稼能一样吗?
根本不符合期待中农事记载的书籍。
李秋岁不死心终于等到李长安该沐休的日子头天晚上就说她要去接人。
李三祝和柳氏心知肚明这丫头想出去撒欢去县城的路走熟了赵大沉稳让他跟着没什么不放心。
……
一大早赵大就过来套了骡车一路上遇到熟人去县城就都捎带一程。
县城一如既往的热闹还没进城就能听见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了。
李秋岁家的骡车在县衙登记了有自由进出县城的资格。
买了书还要等李长安一起回家村里人来县城要么买点东西要么卖点东西等不了她们兄妹一进城就都分散走了。
李秋岁奔着找书来的自然直奔县城最有名的书局。
她来过这间书局开始还是李长安带她来的买过纸张和笔墨还买话本子。
“李姑娘!”
听声有些耳熟。
李秋岁寻声望过去是松原方启的小厮。
“李姑娘什么时候来的县城?来书斋看书还是买书呀?我家公子也在真是太巧了!”
是挺巧!
临山县城不算大出门能去的地方就那么
几处遇上也在情理之中。
可你这般惊讶干啥?
李秋岁这时候也看到了和书局掌柜站一块说话的方启对方朝她微微一点头。
不等李秋岁回应对方率先移开了视线松原颠颠地跑过来说话“……公子还说带我去李家村可前几天趁我不得闲竟跟蒋县令一起走了
李秋岁收回视线跟松原说话“想去就去不用找机会。就是家里人都忙果园那边离不得人地头还要种下一季的庄稼怕到时候招待不周怠慢了。”
松原听了前一句心里一喜刚想应下来可后面一句明显就是不欢迎不应该说都熟悉了到时候自便的话吗?
明白人家说的客套话委婉表示别添乱的意思。
松原摸不着头脑“那后日就过八月半了就是石榴姑娘能不能再送咱两个?不行卖两个也成……”
几个石榴的事松原一个人跑一趟就成自家不用特意抽人手招待。
李秋岁爽快应下“行啊你要是下晌空闲去拿两个就是!我爹娘不一定在家我还要等书院下学傍晚天黑才回李家村你去家里找不到人找红缨也成。”
“我还是等明日李姑娘在家再上门吧。对了您是买书吗?买什么书?我跟书局掌柜熟拜托他帮忙找找要快一些。”
临山县城着实没可去的地方打发时光这两天松原跟他家公子没少往书局跑一来二去早混了脸熟。
交浅言深大家没熟到那份上李秋岁随便找了个说头“就是随便买点笔墨。谢谢你了!我随便看看就成。”
松原也没当回事就是他这人热心肠加话痨对李秋岁印象不错又想要人家里的石榴不免没话找话。
他家公子作势要走了松原赶忙跟李秋岁辞别“李姑娘咱们说好了明日我去李家村找你。”
李秋岁点头应承。
那边主仆走了李秋岁开始找书。也不想去追求什么文笔立意能找一本农事记载全面一些的书供她参考本朝农业现阶段的发展就成。
县城大大小小的书局跑一遍倒是找出几本记载农事的书就是没一本能符合心意值得借鉴的。
李长安下学还要一会索性去新买的宅子看一眼。
赵大买下宅子
李秋岁还是第一次去瞧那对瞎眼的祖孙没地方去和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夫妻一起住在宅子里帮忙看门顺便打扫院子。
两进宅子不算大又老旧贵在地段不错。有人居住就有了丝烟火气收拾的还算整洁。
李秋岁来了赵大领着守门老夫妇过来见礼。
瞎眼祖孙跟一道来了学着守门夫妇的模样称呼李秋岁姑娘。
人家不是自家的下仆李秋岁忙让人起身客气询问住的还习惯吗?有需要直接说不必客气之类的客套话。
那姑娘之前什么模样听赵大说了两句自从见面一直垂着头看不清眉眼长相。不过能时刻留意眼睛不好的奶奶方才远远看着做活计也手脚麻利
李秋岁余光看过去并没一直盯着人家瞧。
李长安下学都傍晚了小楚姑娘不在女先生家里李秋岁就在宅子这边等着赵大去接的人。
……
紧赶慢赶天色擦黑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