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第105章

以为如何?当然是好事一桩。

在座的几位臣子都和扶苏有些师徒之缘,每天看着他因才华和年龄遭到各种人妒忌、非难,谁都于心不忍。公布了成王殿下的身份后,至少那些声音就会消失,耳边清净不少。

至于官家的威望会被儿子分薄?官家自己都不甚在乎的模样。他们就更不用当回事了。不然搞得像在挑拨人家父子关系似的。

只有一点需要注意。

“官家您跟小殿下提及过此事么?”

按理说,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官家无论做什么,成王殿下都只有受着的份。但刚才不是说了吗?他们这对父子不一样。

仁宗一怔:“未曾。”

转瞬又露出个无奈的笑容:“但肃儿他想来不会愿意罢?看样子是还没玩够呢。”

范仲淹&欧阳修&富弼:“……”

求您和殿下别玩了,再玩,朝堂都差点儿要散架了。

他们不知道,在历史原本的时间线上,几十年后朝堂上会发生一场党争。波及奇广,激烈异常。但几位沉浮庙堂的**大佬已经提前嗅到了不妙的气味——要是成王殿下再不停手,恐怕党争真的要发生了。

不再是新政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交锋,而是保守派火力全开,独独针对小殿下一个。君不见他们这些曾经的新政领军人物,在满天飞的**奏折里,都已经退居二线了吗?

“朕晓得了。会和肃儿商量的。到时候说不得要诸卿相助。”

“一定一定。”范仲淹等人纷纷保证。

与此同时,他们也不禁想象起来:当敌视成王的人发现他们针对的人是当朝亲王、内定太子、未来的顶头上司时,会露出何等惊愕诧异的表情呢?

想着想着,便不觉纷纷露出微笑。

议定之后,几人纷纷告辞离开,回到枢密院处理起政务。垂拱殿中只余仁宗一人。他信手翻了翻摊开在桌上的《求知报》,看了几页后竟不觉入迷,直到把整篇的报纸翻到末尾,才恍然般想起什么来。

“朕依稀记得,肃儿曾对朕说过,办此报的初衷是为了给军队启蒙的,可有此事?”

黄都知答道:“回官家,确有此事。”

“肃儿他还真是……”官家感叹万千:“不知该说是机灵还是狡黠。”

曾经,让军队里的士兵读书识字,被梅尧臣和官家共同视作禁忌。放到朝堂

上定会吵个三天三夜。但直到《求知报》发表出来再送到军队里满朝文武却都像目盲了一般无一人在过程中提出异议。

也是单独让士兵们认字是砸文人的碗

不愧是肃儿于无声处湮惊雷啊。

要是扶苏能听到仁宗的心声肯定会大呼冤枉。他真的只是受到苏轼无心之言的启发决定办一份全民性报纸顺便把争议问题给解决了。

但谁让他的“前科”太出彩了呢?到现在就连身边最亲密的人也无法避免把他的呼吸都视作深谋远虑的一环。

仁宗忽然站起身来手搭在桌上:“朕要去军队一趟你且去准备勿要与人分说。”

既然是写给军队的报纸当然去看看士兵们阅读的效果如何。

黄都知:“是。”

又问:“官家可需唤人作陪?”

“不须。”

两刻钟之后仁宗轻车熟路地打扮成了读书人模样宫人往他身上套衣服的时候他还忍不住想好像不是第一次微服私访?

旋即他不由得摇头失笑果然是被肃儿给带坏了啊。

仁宗身上的书卷气重儒雅翩翩与通身装扮毫不违和。但他行走江湖靠得可不是衣装而是脸。光是在禁军大营外站了片刻禁军大营的陈总管就闻风前来毕恭毕敬地给他行礼然后打开了大门。

但不知怎的那总管看上去对仁宗的到场毫不压抑仿佛在意料之中似的。

怎么回事?

官家眉头一蹙疑心是身边人走漏了风声。正要出言试探陈总管突然开口道:“三元郎已经来了一刻钟正在丙十三营中。官家您看您是去和他汇合还是……?”

“三元郎?”官家有点懵。

陈总管更懵了:“啊?是三元郎告诉臣他奉了您的旨意来军中视察的呀?”

敢情你们不是一起的?

官家又好笑又头疼地揉了揉眉心:“是是朕的旨意。罢了你就把朕带到那丙十三营吧正巧朕也欲一观《求知报》反响如何。”

陈总管动了动嘴唇:“臣遵旨。”

心中却止不住腹诽起来:唉人比人气**暗示。有的人连假传圣旨官家都肯包庇。要是他来个先斩

后奏、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嘶,不敢想,还是别想了,小命要紧!

一行人在军营见穿行而过。

仁宗四望着目之所及的军容军纪,微不可查地摇头,心中叹气不已。

众所周知,因晚唐与五代十国时代,武人掌权、礼崩乐坏的乱象,大宋忌惮武将节度使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全国过半的军队编为禁军、屯兵中央,由税收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们既无外敌侵扰、也无向上的晋升渠道,浑浑噩噩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就连当初派出的收复西南的精锐,也在回京受到封赏后,打散重新编入禁军之中。他们如盐入水,被周遭的环境飞快同化,再难复现狄青掌兵时的悍勇,实在令人扼腕不已。

仁宗听闻此事时,又何尝不心痛呢。但祖训在上,比祖训更鲜烈的前代教训在上。他宁可被骂软弱,也不愿回到仁义礼智等同无无,到处是物理人**的年代。

好在,好在,肃儿兵行险着,为他想了一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思及于此,仁宗便问:“今日是禁军初读《求知报》罢?效果如何?他们爱听么?

陈总管被问了个正着。

“呃,这个……

官家面无表情:“好的,爱卿不用说了,朕知道了。

连搪塞他的场面话都想不出来,实情究竟如何用脚趾头都想得到。官家虽在意料之中,仍不免有些失望。

他低下头沉思起来,鞋子矶着脚下的沙土,发出略显刺耳的声响。该怎么让禁军将士们快点接受《求知报》呢,得好好想几个办法。肃儿忙前忙后、一片苦心可不能白费。

忽地,不知从哪爆开一阵欢呼声,令官家愕然抬起头来。发生了什么?他与陈总管一同循声望去,后者飞快地“啊了一声。

“是丙十三营,赵三元方才所到之处?他替官家发出了心底之问:“发生了什么?

官家不语,默默加快了脚步。

——

什么都没发生——才怪。

为了报纸诞生之际最原初的受众,扶苏理所当然地要来禁军军营中转转。他也理所当然地被拦住了,乌溜溜的眼珠子一转,立刻抬出了官家本人当成借口。

听到“奉旨二字,虽然没有手谕,但联想到赵小三元《求知报》主编的身份,以及他近来一连串大出风头、御前得宠的传闻,陈总管痛快地放了行。

连带着“闲杂人等苏轼

,也大摇大摆走进了他原本一辈子都去不到的禁军大营。

另一位“闲杂人等王安石就远没有那么淡定了。他听到扶苏假传圣旨的时候,转头就想走——开玩笑,这么刑的事他可不参与。虽然两人是前后脚的两任状元,但简在帝心和不在帝心的区别也太明显了。

但他刚迈开步子,袖子被一大一小两枚豆丁死死地拽着,整个人动弹不得。

苏轼的声音从左传来:“王大人你别跑呀,来都来了!

赵小三元的声音从右边传来:“王大人,难道你不想亲眼看我怎么开辟《求知报》的军队市场的吗?以后就靠你了。

王安石的步子迈不动了。

他灰溜溜转过身来,就见到四岁的小豆丁狡黠地一笑,黑曜石般的大眼睛里盈满他看不懂的光彩:“安心吧,不会有事的。就算我担全责也会把你保下来。

最多就是被官家撸一把头发,再刮两下鼻子的事儿——当然,前提是,官家不曾心血来潮,亲自前来视察禁军大营。

《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的花名叫作“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数字看似夸张,却并未作假。仁宗朝与西夏交战了三年,禁军队伍扩充了太多,国家财政险些入不敷出。这才引出后面的庆历改革。

这个数字,想要一一视察过去肯定不现实。扶苏便抬头问道:“请问,禁军分为这么多营,其中哪一营最……

最什么?

最骁勇?还是最怠惰?

“最中庸呢?

众所周知,在学校里,检验老师教学水平不能参考班上的学霸和学渣们。中等生们的分数才最有说服力。同样的道理,放在军队里也一样。

陈总管“嘶

扶苏:“那就它了。

中庸到连领导都没点印象,选它准没错!

——

丙十三营的禁军们,实在没想到自己也有被贵人点名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