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私会
“东山四十亩水田与姜府房契归还二房……什么意思?你要把我们长房撵出去?如此不孝不悌就不怕被人戳脊梁骨!”
蔡氏气得手抖,姜二娘子紧张地小声问道:“难道连我的嫁妆也要抢?”
长房这些年上下打点花了不少钱,到了给姑娘准备嫁妆的年纪,反而要靠从二房侵占的资产撑场面。
从萤主动退让了一步:“从前被长房支用的银钱,二房不翻旧账,也不会将长房撵出姜宅,只是想将权契攥在自己手里,孤儿寡母求个心安。”
蔡氏冷声说道:“这是要长房从此看二房的脸色活着。”
她是官宦之女,凭什么被乐坊出身的**压一头!
从萤温和地笑了笑:“寄人篱下之苦,总比丧子之痛轻些,伯母,你觉得呢?”
蔡氏不言语,姜大爷将她扯到一边小声商量:“待年底过了孝期,四姑娘这个刺头就该出嫁了,田契和房契就算给了她们,届时也是捏在赵氏手中。赵氏软弱可欺,你能从她手里夺来一次,就不能夺来第二次么?”
蔡氏仔细想想,是这个道理,遂强咽下这一口气,咬着银牙,恶狠狠地与姜大爷一道,在分家的财产契书上画押签字。
从萤仔细收好契书,正此时,宫里传旨的内侍来了。
内侍扫了一眼姜家众人,展旨宣读:“姜氏子从敬,有春闱舞弊、窥窃圣言之嫌,经查,此劾非实,即日释之归家。然察其行狂性躁,自惹谗毁,故命其父姜从敬诫之,为避物议,月内携妻儿同赴平州任,砥砺行止,十年勿调,吏部不得注拟京职。”
携妻子一同赴任,十年内不得调离出平州……这是要姜家长房老死在外面啊!
姜大爷一时未能回过神来,只觉得雷鸣震脑,心中拨得正响的算盘噼里啪啦砸了满地。
内侍皮笑肉不笑地将圣旨收好捧前:“姜尚古,不愿接旨么?”
姜大爷满头冷汗,喏喏接下圣旨,转头去看从萤,见她礼仪周全地跪在侧后方,神情谦和,仿佛逆来顺受——
才知将她错看得多么离谱。
*
从萤送走姜家长房后没几日,又要将一双弟妹送进谢氏家塾。
大清早,从萤将阿禾从被窝里拎起来,一边给她梳头,一边耳提面命:“丛山学堂分甲乙丙丁四舍,丁舍是刚开蒙的幼童,甲舍里是即将科考的秀才,阿姐不指望你惊才绝艳,只盼着你能进到丁舍
,别被夫子赶出来。
阿禾抬起迷蒙的眼睛:“幼学琼林,我可背过了。
从萤笑着夸了她几句,又叮嘱:“丁舍的同窗年纪大都比你小,你纵喜欢她们,不可什么都听、什么都信。
阿禾点点头。
马车已在门前备好,弟弟姜从谦来得晚几步,从萤给他检查书本,发现书囊里塞满了母亲准备的零嘴,还有一包碎银两。
姜从谦支吾道:“娘说让我分给同窗,好教他们别欺负我。
从萤不赞成地摇头道:“丛山学堂里的孩子大都出身世家,岂是碎银两可收买的?
“可是……可这是娘说的。姜从谦紧紧盯着从萤手里的荷包,害怕被她没收似的。
从萤还给了他,没再多嘴。
因是第一天入学,须经夫子考核,丛山学堂治学严谨,即使是丁舍,因考核不过而被夫子当场撵走的先例也是有的。
从萤有些担心,所以一同前往。
丛山学堂在谢府西侧,单开一道门供外家学生出入,又以一道庑廊与谢府相接。司阍见是姜家马车,又见先走下来一位窈窕妙人,一壁热络地延请入堂,一壁派人去给三公子报信。
从萤先带着弟弟妹妹拜见过夫子。今日丁舍坐堂的夫子姓郑,生得十分严肃,问过姓名年纪,便将从萤请出去,开始考校二人的底子。
姜从谦往后躲了一步,所以先接受考校的是阿禾。
从萤悄悄攀在支摘窗边缘,踮着脚往正堂的方向瞧,正紧张时,冷不丁肩上被拍了一下。
“呀!
吓得小声惊呼,转头却对上一张笑盈盈的脸。
谢玄览今日打扮过,乌发整齐地束进白脂玉冠中,鬓角利落得无一根碎发,仿佛栖在寒潭边的鹤细细梳过的乌翎。玉冠垂下两条珫耳,缀饰珊瑚珠,如此花哨的式样戴在他头上却不显喧宾夺主,反倒愈衬出他眉骨峭、鼻梁挺,瞳黑唇红,照庭生辉。
再将他上下一扫,新衣皂靴,腰细腿长,早春三分艳朗生生被他张扬成十分。
从萤恼他之际,也不由得心中感慨,怎么生得这么好。
谢玄览倚在窗边小声打趣她:“放牛郎,偷学得如此入迷,牛早跑出二里地了,怎么样,要不要员外我发善心,资你入堂读书呀?
从萤忍笑瞪了他一眼,不理他,又转身去听阿禾答郑夫子问。
先时郑夫子出的几道接《幼学琼林》上下句
的帖经,阿禾都答得顺畅,郑夫子点点头,指着小桌边的笔墨,又给她出了一道解释句意的墨义,兼考她的书法。
阿禾埋头苦写的空档,郑夫子将姜从谦叫到面前来。
先出一道帖经接上下句:“君子之身,可大可小——请接后句。”
姜从谦磕磕绊绊:“丈夫之志,可……可屈可伸?”
“是能屈能伸。”郑夫子又出一道:“取善辅仁,皆资朋友——接后句。”
这句姜从谦昨晚没背到,咽了咽唾沫,开始瞎编:“取瓜子仁,皆入腹中?”
郑夫子皱眉一拍桌子:“小庸才,此处岂是你插科打诨的地方!”
支摘窗外,从萤听得连连叹气:“这孩子真是……”
谢玄览在旁忍俊不禁,幸灾乐祸道:“这真是你弟弟吗,是否你家才共一斗,你独占一斗二,你弟倒欠二两?”
从萤没好气:“不是我弟弟,是你弟弟,跟三公子幼时倒像。”
说的是他那句流传至今的“秋寒明月吝清光,谁走夜路谁遭殃。”
不料谢玄览全无一点被揭短的心虚,反暧昧不明地受用道:“行啊,也算我弟弟。”
从萤这才知说错了话,只当没听出弦外雅意,奈何耳朵不争气,悄悄红了个透。
谢玄览意味深长地盯了她好一会儿,盯得从萤快要耳垂发麻时,忽然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看了,我带你去个地方。”
“不行,我……”
谢玄览作势要牵她的手腕,从萤迅速背过手:“好好好,我跟你去。”
两人离了丁舍,沿着槐木长廊往里走,路过一间间教舍,或听书声琅琅,或有墨香如风,有一间里全是半大的女郎,正随宫中嬷嬷学打香篆。
谢玄览边走边向从萤介绍:“谢氏丛山学堂里,男女十岁之前,同随夫子通文墨、学句读,十岁后男女分舍,男孩儿**谢氏族学经论,女孩儿学看账管家、针黹舞乐,有天赋者,也可修**诗赋。”
从萤点点头,心想,比她在许州时接触过的女学差一些,但在云京世家中,至少十岁以前,对女郎们的教**还算开明。
“你来这里。”谢玄览站在行廊最里侧,也是最宽敞豪华的一间教舍窗边,朝从萤勾了勾手。
从萤走过去,见屋里的学生们年长才盛,想必是甲舍的人,正以《道德经》中“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一句清谈坐论。
有人保守谦抑,
有人好大喜功,各执一词。从萤正默默思索自己的答案时,忽听教舍内响起一道温柔如水的女声:
“利器可以**、可以救人,成佛成魔,非在刀锋一瞬,而在执者一念。仁者执器,锄奸扶弱、保家卫国;戾者执器,欺伤同袍、戕家窃国。牧民者当谨慎处,非锢锋镝于闾阎,乃导苍生于仁术耳。”
这倒是与从萤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她好奇地躲在谢玄览身后向屋里张望。
谢玄览介绍道:“那是我大嫂,她旁边那位是我大哥。”
从萤听说过他们贤伉俪的佳话,如今一瞧,果然珠联璧合,十分登对。
谢玄览说:“我大嫂亦学富五车,因已身为谢氏妇,便可常来丛山学堂清谈游玩。她是女丙舍的诗赋老师,有时由我大哥作陪,也常与男甲舍的秀才们清谈论战,这些都无可非议。”
从萤望着大嫂点点头:“这样也蛮好。”
“虽然我不喜清谈,在你面前也只能算粗通文墨。”
谢玄览清咳几声,忽然微微弯腰,压低的声音与他温润的气息一同落在从萤耳畔:“但你若喜欢,我也愿意像我大哥陪大嫂一样,时常陪你过来。”
从萤抚在窗边的手微微一顿,因他这句话,她胸腔里像是爆开灯花,又像是惊雀忽起,猛烈地跳动起来。
仿佛呼吸也被攥紧,她不知该作何反应,一时竟沉默了。
谢玄览却逼近一步,低声道:“这回你没法子装睡,也不许像方才装没听懂,你的心意变没变,总该给我个准话。若是没变,我明日就登门提亲——哦对你还没过孝期,那我也要先登门一趟,过个明路。若是……若你心意变了,我想办法弥补。总之,姜从萤,你得给个准话。”
从萤的态度却似有些不确定:“谢三公子的意思,是想与我成婚?”
谢玄览气笑了:“不然呢,我说这些,难倒要与你结拜?”
“我……”
从萤心里乱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