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危城砥柱
接受了晋王赵偲那近乎托付身家性命的秘密任命,宋清肩头的担子瞬间沉重了何止千钧。他不再是那个只需在职方司分析舆图、撰写条陈的五品郎中,而是骤然被推到了汴梁城命运漩涡的最中心,成为了晋王集团在应对这场空前危机中的核心谋士与协调者。
自晋王府密室归来,宋清并未返回榆林巷的宅邸,而是直接回到了兵部职方司。此刻的职方司,已彻底沦为了一座混乱不堪的战争信息枢纽。各路边报、告急文书如同雪片般飞来,夹杂着互相矛盾的消息、夸大其词的恐慌以及绝望的求援。几位主事和书吏早已忙得脚不沾地,眼圈乌黑,嗓音嘶哑,却依旧难以应付这汹涌而至的信息洪流。
宋清一踏入值房,那混乱的景象让他眉头紧锁。他深知,在这种状态下,任何有价值的军情都可能被淹没,任何决策都可能基于错误的信息。他立刻展现出了过人的决断力与组织能力。
“肃静!”他清冷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与威严,瞬间压过了值房内的嘈杂。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望向这位一夜之间似乎气质大变的年轻郎中。
“王主事,”宋清目光精准地落在一位年资较老、以细致著称的主事身上,“你带两人,专司整理来自河北东路、特别是黄河沿线渡口的所有军情,按金兵推进速度、我军抵抗情况、地方官员动向,分门别类,每半个时辰汇总一次简报送我。”
“李员外郎,”他转向另一位,“你负责梳理四方勤王兵马动向,尤其是距离最近的西军种师道、姚古所部,以及京畿周边可用之兵,估算其抵达时间,标注其行军路线可能遭遇的阻碍。”
“其余人等,继续处理其他方向文书,但凡涉及金兵西路完颜宗翰部、朝廷中枢决策、以及汴京城内异常动向者,无论巨细,即刻呈报!”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瞬间将混乱的职方司纳入了高效的运转轨道。众人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虽然依旧忙碌,却不再像无头苍蝇般慌乱。
宋清自己则坐镇中央,面前摊开着晋王提供的秘密联络名单、城内布防图以及那份他亲手绘制的北疆势力图谱。他需要将这些公开的、隐秘的信息综合起来,为晋王,也为这座危城,勾勒出一幅尽可能清晰的生存路线图。
接下来的几日,宋清几乎是不眠不休。他白天在兵部处理公务,协调各方信息,夜晚则通过赵管事或亲自前往几处隐秘据点,与晋王暗中联络的禁军将领、部分主战派文官,乃至一些江湖奇人(显然是那位小姐动用的人脉)会面,传达指令,了解各方动态,调整应对策略。
他敏锐地意识到,当前最大的危机,并非仅仅来自城外的金兵,更来自于城内的混乱与绝望。以官家赵佶、太尉高俅为首的一部分人,已彻底被金兵的兵锋吓破了胆,暗中积极推动割地、赔款、乃至罢黜主战派李纲等人,以求苟和。而宰相张邦昌、枢密使童贯等则首鼠两端,既想保全自身,又试图在混乱中攫取更多权力。整个朝廷中枢,已然陷入了瘫痪与内斗的泥沼。
晋王赵偲虽有趁机上位之心,但此刻也不得不先将主要精力放在稳住汴梁局势上。宋清为他制定的策略是:明面上,联合李纲等坚决主战的大臣,极力劝阻官家南逃,督促其下诏激励军民,固守待援;暗地里,则利用掌控的部分城防力量(主要是通过贿赂、拉拢等方式控制的几处关键城门和武库),以及不断汇聚而来的勤王军信息,暗中布局,一方面防范高俅等人可能的破坏或投降举动,另一方面则准备在关键时刻,拥立晋王,接管危局。
这个计划极其大胆,也极其危险,无异于刀尖跳舞。宋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需要精准判断各方动向,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时机。
这一日深夜,宋清正在值房内对着最新的黄河防务简报凝神思索,赵管事再次悄然到来,脸色比上次更加凝重。
“宋郎中,王爷有请,情况有变!”
宋清心中一紧,立刻随他再次潜入晋王府密室。
密室内,气氛比上次更加压抑。晋王赵偲负手而立,面沉如水。那位小姐依旧在侧,轻纱下的面容看不真切,但周身散发出的气息却格外冷冽。
“宋卿,”赵偲见到宋清,直接开门见山,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我们的人刚刚截获密报,高俅那老贼,竟暗中派其子高尧辅,欲携带重金及割地诏书(草案),秘密出城,前往金营乞和!”
宋清瞳孔骤缩!高俅此举,无异于彻底背叛!一旦乞和成功,不仅意味着屈辱的城下之盟,更会彻底瓦解城内军民的抵抗意志,届时,即便四方勤王军赶到,恐怕也无力回天!而且,高俅选择在此刻冒险行动,恐怕也是察觉到了晋王这边的暗中动作,想要抢先一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政治资本,甚至可能……是想借金人之手,清除异己!
“消息确实吗?高尧辅准备从何处出城?何时动身?”宋清连声追问,脑中飞速运转。
“消息来源可靠。”这次回答的是那位小姐,她的声音透过轻纱传来,带着一丝冰冷的杀意,“他们准备明日丑时三刻,伪装成商队,从西城新郑门出城。守门校尉中,有高俅的人接应。”
“新郑门……”宋清目光立刻投向密室墙壁上悬挂的汴京详图。新郑门并非主要城门,守备相对松懈,确实是秘密出行的好选择。他迅速权衡利弊,高俅此计若成,后果不堪设想,必须阻止!但如何阻止?公然拦截,势必与高俅彻底撕破脸,目前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