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苦药
接电话的是姜祐。
她没开免提,陈聿瞥见梁亦逍的名字后神色淡然的转过头,他刚才挥拳太过用力,骨节现在还在发麻。
姜祐全程沉默,等梁亦逍说完之后才冷淡地回了一句:“嗯。”
陈聿握紧掌心,发麻的感觉突然变淡了很多。
他没让远在国外的父母知道这件事,他会处理好。
从他出院的一个小时后,白思雯的父母就押着她来到了陈家求情。
这次姜祐难得再次跟着他回了家,他的车报废加上手臂骨裂,当时他惨兮兮坐在那里等人来接却迟迟不见人影,最后姜祐心软地决定送他回家。
助理此时看着自己老板发过来的‘别来接我,否则你死定了!’的消息欲哭无泪。
虽然开车的不是白思雯,那个肇事者的下场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是鉴于白思雯和这件事扯上了关系,白家还是决定先过来认错放低态度。
白家人看见姜祐站在他身后,瞧着像个医生打扮,只以为是来替陈聿处理伤口的,也没多想。
他们对陈聿态度恭敬,言辞恳切,当然绝口不提白思雯参与了这件事。
毕竟没有证据的事儿,就有转圜的余地。
陈聿脸上还贴着创可贴,手臂上戴着护具,脸色苍白,只是气势却让在场的人谁也不敢小瞧。
他抬了抬下巴,淡漠的眼睛盯着白思雯:“和姜祐道歉。”
姜祐的名字从他嘴里说出来,白家人才突然着重打量这个人。
他们对姜祐这人有些印象,不就是梁亦逍的女朋友么,也就是这档子事,让白思雯见天儿的闹。
女朋友不一定最后会成为梁家的儿媳妇,他们本来不放在眼里,只是现在看着陈聿明显有些护着的态度,这下就耐人寻味了。
白思雯高傲地仰着头:“凭什么道歉,撞她的又不是我。痴心妄想就该想清楚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长眼睛的人都能瞬间发现陈聿的脸沉得可怕,白父率先反应过来扇了白思雯几个耳光:“给我闭嘴。”
他又看向陈聿:“小聿啊。”只是话一出口就意识到不对,生硬地改口:“陈总,思雯她还小,你别和她计较,这事主要是这孩子交友不慎,都是那肇事者的过错。”
陈聿眯了眯眼睛,几乎可以肯定是白思雯的教唆,只是估计白家早就花钱封了那肇事者的嘴。
他平淡地开口:“以后白家的货物海运请另谋高就。”
平平无奇的一句话,却代表了他的态度,再也没有可以转圜的余地。
白思雯看见父亲脸色大变,不太理解,陈家不接他们的单子,他们大可以找别人。
她平常顾着享乐,不了解家里出口生意的情况,先别说除了陈家,谁还能运转下他们家那么大的订单,就说陈家放话不接,还有谁敢接。
没了稳定靠谱的海运,就无法按时交货,拿不到尾款还要支付违约金,一环扣着一环,他们家的生意算是完了。
白父还想挣扎一下:“陈聿你可想清楚了,你这么做就是两败俱伤,不做我家的生意,你也损失不小。”
陈聿撩起眼皮,骨相优越的脸生得精致,皮下心肠却又狠又硬,他说的慢条斯理:“代价我付得起。”
白父嘴唇颤抖,险些当场晕过去,他捂着胸口突然强硬地压着白思雯的脖子迫使她弯腰:“你是不是想让白家彻底完蛋,快和姜小姐道歉。”
白思雯咬牙带着哭腔难堪地低吼:“姜祐,对不起。”
一家人离开,没敢再看陈聿。
陈聿周身迫人的气势瞬间收敛,他侧身看向姜祐,水晶吊灯折射的灯光洒在他的脸颊上,让那张漂亮的面孔显得圣洁梦幻。
他问道:“有没有消气?”
旁观了全程的姜祐俯身,盯着他浅色的眼瞳,很给面子地微笑:“谢谢。”
这是姜祐第一次看到杀伐果断,手腕强硬的陈聿,他总是在自己面前装乖,让她忘记对方已经成长成了令她陌生的商界大鳄,接手了家族生意,并且使其蒸蒸日上。
期间付出的辛苦也必定不少,只是两个人错过了八年,彼此未知迷茫的岁月,相互无法诉说的经历,像一道无形的鸿沟隔在两人中间。
“我先走了,你好好休息,记得吃药。”姜祐向陈聿告别,太阳隐入地平线,天空剩下橙蓝色的余晖,她坐进车里,陈宅逐渐消失在后视镜里。
陈聿本来不必受伤的,也无需牺牲任何利益。
鸿沟会隔开不必要的麻烦。
姜祐不想背负亏欠。
陈聿公司的CFO率先来了电话:“陈总,白家发了公告声明,不再和我们有任何合作,以白家的体量发这么个意味不明的消息,公司股价现在呈下跌趋势。”
面对公司瞬间蒸发数十亿美金的局势,陈聿脸上没什么表情,CFO只能猜到两家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这个后果,却实在无法猜到原因。
他心急如焚,对面的陈聿语气依然平稳冷淡:“别慌,股价下跌这段时间你可以让交易部门趁机收购其他人减持的股票,白家撑不了半个月的。”
CFO沉默,面对风险如此之大的举动,他要说服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股东,但他别无他法,因为陈聿说一不二。
不过,他和陈聿共事的这么多年,对方的能力他看在眼里,陈聿有敏锐的商机嗅觉,足够的胆识魄力,在公司大事的决策上从来不是简单的逞一时之快。
他选择听从并跟随,那消除公司阻力就自然是他的任务。
陈聿挂断电话后眼神波澜无惊,似乎白家的事他并不放在眼里。
半个月内,白家找不到新的承运商,违约之下资金链的崩溃必然会导致他慌不择路地抛售手里的货物。
到时候有能力吃下这块大蛋糕的只能是陈家。
白家的货物和他背后的原料供货商,他都要。
这其实是他早先就有过雏形的计划,只是一直没有付诸实际。
姜祐是他的底线,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