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新来的狗,叫得最凶
三天后,一骑卷着尘土,疯了一般冲进永济县城。
“圣旨到——!”
尖利的声音划破清晨的宁静,县衙里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
林浩从书房走出来,看着那名风尘仆仆的传旨太监,脸上没什么表情。
太监展开黄绢,捏着嗓子开始宣读。
诏书的内容不长,却字字千钧。
一是,追封清河崔氏为叛逆,所有家产充公,由林浩全权处置。
二是,正式任命林浩为河北道行军副总管,节制河北道所有府兵,有先斩后奏之权。
“林副总管,接旨吧。”太监将圣旨递过来,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
“有劳公公。”林浩接过圣旨,随手递给旁边的周成。
“周成,带公公下去歇息,好生招待。”
“喏!”
看着太监被人领走,周成拿着那卷分量沉重的圣旨,走到林浩身边,压低了声音。
“侯爷,这下,您在河北道,算是名正言顺了。”
“名正言顺的靶子罢了。”林浩转身走回书房,“屁股底下的火,烧得更旺了。”
周成跟着进去,关上房门。
“侯爷说的是。最近县城周围,不太平。”
“怎么说?”
“好几家地方豪族,都在暗地里囤积粮草,召集丁壮。”周成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我们的人查到,他们几家的家主,前几天在城外的一处别院里碰过头。”
林浩接过册子翻了翻,上面记录着几个在清河郡颇有势力的二流家族。
“几条小鱼,也想翻天?”
“他们不敢。但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周成指着册子上的一个名字,“这家姓张的,跟范阳卢氏有姻亲关系。”
“卢承德坐不住了。”林浩将册子丢在桌上,“他自己不敢动,就想挑动这些地头蛇来试探我的深浅,给我添堵。”
“那我们……”
“先晾着他们。”林浩走到堪舆图前,目光落在清河郡与范阳郡的交界处。“命令百骑司的人,把巡查的范围扩大一倍。城内所有进出的商队,货物,都给我查仔细了。”
“是!”
周成正要领命出去,书房的门被人猛地撞开。
一名百骑司校尉冲了进来,他右臂上缠着带血的布条,盔甲上满是泥污。
“侯爷!”
林浩瞳孔一缩。“出事了?”
“昨夜,我们负责清剿崔家残余庄子的一支小队,在回城路上,于黑风口遭遇了伏击!”校尉的声音带着喘息和愤怒。
“伤亡如何?”
“十人的小队,只回来了四个!队长……当场战死!”
书房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周成一把抓住那校尉的领子:“什么人干的?看清了吗?”
“天太黑,看不清!”校尉咬着牙,“但他们不是一般的匪贼!配合默契,出手狠辣,招招都是军中搏杀的手段!”
“而且……他们好像很熟悉我们的行事路数,埋伏的地点,正好是我们回城的必经之路上最狭窄的一段!”
熟悉百骑司的行事风格。
林浩的眼神冷了下来。
“对方留下了什么东西没有?”
“我们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了一截断掉的矛头。”校尉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
那是一枚已经扭曲变形的铁制矛头,上面沾着暗褐色的血迹。
在矛头的底座上,刻着一个细小的徽记。
那是一只展翅的雄鹰,鹰爪下踩着一卷书册。
周成凑过来看了一眼,满脸困惑:“这不是崔家的,也不是卢家的徽记。”
林浩拿起那枚矛头,在指尖掂了掂。
他走到书架前,从一堆杂乱的卷宗里,抽出一本厚厚的《诸郡世家族谱》。
他翻到某一页,停了下来,用手指着上面的一个图案。
图案与矛头上的徽记,一模一样。
“赵郡李氏……不对,是赵郡赵氏。”林浩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赵郡赵氏?”周成倒吸一口气,“跟我们陇西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齐名的五姓七望之一?”
“他们也掺和进来了。”林浩将族谱合上。
“**!”周成一拳砸在桌子上,“崔家,卢家,现在又来个赵家!这天机阁到底把手伸了多长?河北道这些大门阀,还有几个是干净的?”
“侯爷,下令吧!”那名受伤的校尉单膝跪地,“属下愿为先锋,带人踏平赵家的老巢,给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报仇,是一定要报的。”林浩扶起他,“但不是现在。”
“侯爷?”周成和校尉都愣住了。
“崔家刚倒,卢家收紧了尾巴,赵家就跳出来咬人。”林浩走到堪舆图前,“你们不觉得,这太刻意了吗?”
他用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将清河、范阳、赵郡三个地方都圈了进去。
“他们这是想把我拖在河北道,让我陷入和这些世家门阀无休止的争斗里,好让他们有时间,去处理更要紧的事情。”
“更要紧的事?”
“比如,转移他们在崔家藏不住的秘密。又或者,去开启另一处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