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世平的婚事
暮色爬上教学楼时,浩楠站在讲台前展开试卷。粉笔灰落在他打着补丁的袖口,却挡不住黑板上工整的解题步骤。
后排袁刚偷偷玩着玻璃球,却在浩楠讲到关键处,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窗外的晚霞把所有人的影子投在墙上,长短交错间,浩楠忽然觉得,那些铁门后的嘲笑声,似乎也没那么沉重了。
他们的双职工的优越感因为成绩的打击,变得暂时失去光彩。浩楠因为优异的成绩略胜一筹,暂时隐去了他是单边户的缺陷,他认识到了成绩的重要性。
在学校,只要不遇到升学考试,就没事,户口不是重要的,成绩才是。
浩楠在城里读书,成绩可以,顺利升入市重点初中,在家乡的叔叔面临着结婚的问题。
任世平望着窗外的月光,轻轻叹了口气。月光洒在郭任庄那几间错落的瓦房上,本应是宁静美好的夜晚,可他心里却乱成了一团麻。
那一年,在这个鄂西北的小村子里,任世平到了该成家的年纪。
他长相周正,为人憨厚老实,还有一手不错的鞋匠手艺,十里八村的人都夸他。可他的婚姻大事,却成了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前段时间,他认识了邻村的姑娘小韩。
小韩性格温柔,模样俊俏,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感觉很投缘,后来又偷偷见了几次面,彼此心里都有了对方。
任世平本以为遇到了可以携手一生的人,满心欢喜地托媒人去提亲,没想到小韩的母亲却坚决反对。
那天,媒人从小韩家回来,苦笑着对任世平说:“世平啊,不是叔不帮你,小韩她妈嫌弃咱村穷,说不想让闺女嫁过来吃苦。她还说,除非你能在年底前盖起三间大瓦房,不然这事儿就没商量!”
任世平一听,犹如当头一棒。
盖三间大瓦房,谈何容易?他这些年做木匠活儿,虽然攒了些钱,但离盖房的钱还差得远呢。
再说了,就算有钱,从买材料到请工匠,哪一项都不容易,年底前根本不可能完成。
任世平不甘心,他又去找小韩,想和她一起想想办法。
两人在村外的小河边见了面,小韩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世平哥,我妈说的话你也听到了,我也没办法。我知道你对我好,可我不能不听我妈的话。要不,咱们还是算了吧……”
小韩说着,眼泪又流了下来。任世平看着小韩,心里像被刀割一样。
他拉住小韩的手,急切地说:“小韩,你别放弃啊!咱们一起想办法,我一定会努力赚钱,盖起房子的!你相信我!”
小韩抽回手,摇了摇头:“世平哥,太晚了。我妈已经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是镇上的工人,家里条件比你好太多了。我过几天就要去和他见面了……”
任世平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小韩这么快就妥协了。
他望着小韩离去的背影,呆呆地站在河边,直到月亮升得老高老高。
这边和小韩的事情刚告一段落,村支书又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是邻村的郭志敏。
郭志敏比任世平小两岁,从小送给乡镇上一对无儿女的老夫妻作为养女,人家吃商品粮,条件较好。
她长相普通,身材偏矮,性格看起来比较内向,平时话不多。
任世平和她见了几次面,每次都是简单地聊几句,就没了下文。任世平对她没有那种心动的感觉,可村支书却一直在旁边劝他:“世平啊,志敏这姑娘多好啊,在城镇居住,养父母都吃商品粮。你可别挑花眼了,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任世平的母亲和哥哥任世和也觉得郭志敏不错,整天在他耳边念叨:“你就别再折腾了,赶紧和志敏把亲事定下来,早点抱上孙子。”
任世平心里很矛盾。他不想这么草率地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可又不想让父母失望,更不想辜负村支书的一片好心。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怎么也飞不出去。
一天晚上,任世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和小韩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又想起郭志敏那平淡无奇的脸,心里一阵烦躁。
他索性起身,来到院子里,点上一根烟,默默地抽着。这时,母亲也走了出来,坐在他旁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儿啊,妈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可婚姻这事儿,不能光看感觉,还得考虑实际情况。志敏这姑娘,真的是个过日子的人,你要是错过了,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任世平看着母亲,欲言又止。他想说自己还忘不了小韩,想说自己对郭志敏没有感情,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知道,父亲说的都是为他好,他不能让父亲为难。
就在任世平犹豫不决的时候,村里传来了一个消息:邻村的一个小伙子,为了娶到心仪的姑娘,跟着村里的建筑队去城里打工,没日没夜地干了一年,终于攒够了钱,盖起了房子,如愿以偿地把姑娘娶回了家。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在任世平平静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他想:人家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我不能就这么放弃自己的幸福!
第二天一大早,任世平就找到了村支书,说自己决定跟着建筑队去城里打工。
村支书听了,既惊讶又欣慰:“世平啊,你能这么想,我真为你高兴!不过,城里的活儿可不轻松,你能吃得消吗?”
任世平坚定地点了点头:“支书,您放心吧!我不怕吃苦,只要能赚到钱,盖起房子,我什么都愿意做!”
村支书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这就帮你联系建筑队,你收拾收拾,过几天就出发吧!”
任世平回到家,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母亲。母亲虽然有些担心,但看到儿子这么坚定,也只好同意了。母亲拉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儿啊,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着了。要是想家了,就给家里写信。”
任世平看着母亲,眼眶湿润了:“妈,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等我赚了钱,就回来娶媳妇,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几天后,任世平背着简单的行囊,跟着建筑队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他望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期待。
**未来的路会有多难走,但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谁知咋算都算不过天意,计划没有变化快。世和得知世平打工的消息,让他缓一缓,等落实了看情况再说,同时催促他和蔡支书推荐的姑娘多接触接触。
时间过得很快。
已经定下了结婚的日子。新娘是郭志敏。
结婚那天,世平早就邀请一些同龄人,借来自行车,前往郭志敏的家接亲。
阳光洒满了郭任庄,唢呐声欢快地回荡在土坯房错落的街巷间,迎亲的队伍热热闹闹地行进着。队伍最前面,世平喜气洋洋地骑着自行车,后座上坐着蒙着红盖头的新娘。
按照村里的老规矩,新娘得由新郎一路驮到家门口,中途不能落地,寓意着顺顺当当开启新生活。可这新娘郭志敏是从镇上嫁过来的,在城镇养父母那里长大,养父母对她宠爱有加近乎溺爱,她从小享福,对街上的事略知一二,对农村的事不熟悉,对当地人也不了解,因此对郭任庄的习俗毫不知情。
行至半路,新娘郭志敏只觉得自行车颠簸得厉害,心里有些害怕,又觉得这样坐着怪不自在的。
于是,她趁着队伍行进速度稍缓的当口,一下子从自行车后座跳了下来,大步朝着世平家的方向走去。从乡村主公路到世平家是一条小路,不算很宽,上次相亲郭志敏都记住了路线,这次来也就不陌生,可谓是轻车熟路。
周围迎亲的人群一下子愣住了,唢呐声也戛然而止,片刻后才爆发出一阵哄笑声。几个调皮的孩子跟在新娘后面,嘻嘻哈哈地喊着:“新娘子自己跑喽,新娘子自己跑喽!”
世平赶忙停好自行车,涨红了脸去追新娘,边追边焦急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