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第二十八回 骤雨疾风催营寨
木屋密谈的余波尚未平复,一场突如其来的军事行动,便将所有的谋划与思绪都拉回了残酷的现实。
朝廷并未因东平府之失而退缩,反而调集了更多兵马,由名将“大刀”关胜统领,兵分两路,一路直逼梁山本寨,另一路则扑向扈三娘驻守的东平府方向,意图明显,要拔除这颗楔入腹地的钉子。
军情如火,聚将鼓再次响彻梁山。忠义堂内,气氛凝重。宋江与吴用迅速做出部署,主力由宋江亲自率领,依托水泊天险,迎击关胜本部。而东平府方向的压力,则再次落在了扈三娘及其麾下兵马肩上。
“三娘子,”宋江目光沉凝地看着她,“东平府乃我梁山门户,至关重要。关胜派其副将‘井木犴’郝思文率五千精兵前来,来势汹汹。你部新经整编,兵力不过一千五百,此战……极为凶险。若事不可为,当以保全实力为上,可弃城退回本寨。”
话语虽有关切,但其中蕴含的意味,扈三娘如何听不出来?胜了,自然是她力挽狂澜;败了,或死战殉城,或弃城而回,皆可接受,只要消耗了官军兵力即可。她依旧是那枚可以随时牺牲的棋子。
扈三娘心中冷笑,面上却一片肃然:“三娘明白。定当竭尽全力,守住东平府,不负哥哥重托!”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平静的承诺,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点将已毕,众头领各自领命而去。扈三娘正欲离开,答里孛却在一名辽使的陪同下,走了过来。
“扈将军,”答里孛神色如常,仿佛那夜的密谈从未发生,“军情紧急,本王在此预祝将军旗开得胜。”她说着客套话,目光却与扈三娘有一瞬的交汇,其中带着唯有两人能懂的深意。
“借公主吉言。”扈三娘微微颔首。
就在两人错身而过的瞬间,答里孛的袖袍似乎无意地拂过扈三娘的手腕,一个极小的、硬物悄然滑入了扈三娘的袖袋之中。
扈三娘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快步离去。
回到东平府,敌军的先锋斥候已然出现在视野尽头。黑压压的官军阵容严整,杀气腾腾,远非董平之流可比。郝思文用兵稳健,并不急于攻城,而是步步为营,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显然打算以绝对优势兵力,稳扎稳打地吃掉这颗钉子。
扈三娘站在城头,看着城外连绵的营寨与忙碌的官军,心情沉重。敌我兵力悬殊,硬守,绝非良策。弃城?且不说宋江那“保全实力”的暗示背后是何用意,单就东平府的战略位置及其象征意义,一旦放弃,对梁山士气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她必须守住,而且要赢得漂亮,才能在这乱局中真正站稳脚跟。
是夜,她屏退左右,在太守府书房内,取出了答里孛悄然塞入她袖中的物事。那并非狼首令牌,而是一枚以火漆封缄的细小铜管。捏碎火漆,从中倒出一卷极薄的丝绢。
展开丝绢,上面以细如发丝的墨线,绘制着一幅郝思文所部营寨的详细布防图!包括粮草囤积位置、中军大帐、各营兵力分布,甚至还有几条隐秘的巡逻路线间隙!
除此之外,丝绢角落还有一行小字:“郝性谨慎,然其麾下先锋索超,性如烈火,贪功冒进。西侧林密,可设伏。”
这已不仅仅是情报,而是近乎手把手的战术指导!
扈三娘握着这卷轻若无物、却重逾千钧的丝绢,心中翻腾。答里孛的情报网络,竟已渗透至此?她对自己的支持,已然到了不惜暴露暗桩的地步?
这份情谊,太重,也太令人心惊。
但此刻,她无暇深思其中深意。军情如火,这份情报,无疑是雪中送炭!
她立刻召集扈成、陈教头、赵莽等心腹将领,依据丝绢所绘,重新部署防御,并定下诱敌深入、设伏歼敌之策。
次日,郝思文果然稳扎稳打,并未急于进攻。然而其麾下先锋“急先锋”索超,却按捺不住,几次率小股骑兵到城下挑战,言语极其嚣张。
扈三娘依计行事,只令弓弩手射住阵脚,并不出战,示敌以弱。同时,暗中派扈成率领数百最精锐的士卒,携带引火之物,趁夜潜出城外,依据丝绢所示路线,悄无声息地摸到了官军粮草囤积处附近密林之中埋伏。
又过一日,索超挑战无果,焦躁更甚。郝思文虽严令不得妄动,但索超自恃勇武,又见梁山守军“怯战”,竟在傍晚时分,私自率领千余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