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暖阁起惊澜
狂风呼啸,卷着鹅毛般的雪片,抽打着幽州城灰黑色的城墙。
大雪纷纷扬扬,昼夜不停,将这座边陲雄城裹进一片混沌的银白之中。
远处的钟鼓楼、近处的屋舍、阁楼,都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宛如蛰伏在暴风雪中的巨兽。
街道早已被积雪吞没!
偶有百姓顶着寒风,奋力用木锨清理自家门前的雪堆,或是冒险爬上屋顶,扫落瓦片上越积越厚的皑皑积雪,生怕雪太厚,房梁便被压垮。
每一个从室外挣扎进屋的人,眉毛、胡须上都结满了厚厚的寒霜,需要好一阵烘烤才能缓过气来。
然而,就在这足以冻僵血液的天气里,边塞的将士们依旧如同一尊尊雕塑,披着冰冷刺骨的铁甲,紧握着**,坚守在戍堡、烽燧,目光穿透茫茫雪幕,死死盯着北方草原的方向。
与城中的严寒和边境的肃杀截然不同,幽州豪华气派的崔府内,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府邸后院暖阁内,上好的银骨炭在雕花铜盆里烧得通红,噼啪作响,散发出令人慵懒的热浪。
屋内温暖如春,甚至有些燥热。
美酒佳肴的香气与歌姬身上的脂粉气混合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之中。
幽州刺史崔文远、别驾杨烁、治中孙强、长史苏乾等一众官员围坐一堂,推杯换盏,开怀畅饮,观赏着场中舞姬轻盈曼妙的舞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众人微醺的脸上泛着油光,话题却不知不觉从风花雪月转向了北方那个让他们如鲠在喉的小小军寨。
崔文远舒适地靠在软垫上,抚摸着微凸的肚腩。嘴角噙着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阴冷笑意,举杯道:“诸位,陈中丞这几日忙着巡视边军。
赵擎苍被牢牢按在了大营,动弹不得。接下来,就看那位‘少年英雄’如何应对这内外交困之局了。”
别驾杨烁立刻凑趣,脸上堆满了幸灾乐祸:“此计妙不可言,刺史大人运筹帷幄,下官佩服!
那秦猛不过一介匹夫,仗着几分蛮勇和赵擎苍的些许赏识,便敢不把我等放在眼里,断我等财路。
此番朝廷钦使驾临,天威煌煌,边军无法调动。没有飞虎卫的援军,看他还能嚣张到几时?”
治中从事孙强嗤笑一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一个小小的边寨知寨官,芝麻绿豆大的官儿,竟妄图蚍蜉撼树?简直是螳臂当车!
这回,定要叫他明白,这燕北之地,究竟是谁说了算。”
“哈哈哈,此次契丹**来势汹汹,看他**!”
包厢内顿时响起一片阿谀附和之声,充满了对秦猛的嫉恨与即将看到其兵败而身死的快意。
仿佛那个正在边境浴血奋战、阻挡外敌的将领,才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人。
窗外的寒风呼啸嘶吼,却远不及这温暖厢房内的人心冰冷。
“不好了,大人……”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慌乱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打破了包厢内的喧嚣。
房门被猛地推开,一股凛冽的寒风裹着雪沫卷入,吹得炭火明灭不定。
一个穿着文士袍、头发和肩头沾满未化雪沫的中年人,连滚带爬地闯了进来,脸色煞白,神情惶恐。
屋内众人纷纷皱眉侧目,待看清来人,下意识地让开一条路。
来者正是刺史府首席幕僚高晟,向来以沉稳干练著称,此刻却如此失态,必定是有大事发生!
崔文远心中咯噔一声,放下酒杯,沉声问道:“高先生,何事如此惊慌?慢慢说!”
高晟快速扫了一眼屋内,见都是崔文远的心腹,便不再隐瞒,喘了几口粗气,急声道。
“大人,燕北郡边塞刚送来的急报!铁血军寨……铁血军寨大捷,击溃了契丹主力!”
此话如同惊雷,瞬间在包厢内炸响。
方才还高谈阔论、喧闹无比的房间陷入一片死寂。
所有人浑身剧震,脸上得意的笑容瞬间冻结,一张张嘴巴不自觉地张开,几乎能塞进一枚鸭蛋。
哐当!哐当!
几声脆响,竟是有人惊得手中酒杯滑落在地,滴溜溜滚动。
他们前一刻,还在嘲讽契丹大军必将踏平军寨,弹冠相庆。转眼间就听到了这个堪称噩耗的消息!
软榻上的崔文远猛地站起身,脸上的肥肉抖动了一下,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兀自不敢相信。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上万契丹铁骑,主力岂能被一座边寨给击溃?”
“契丹兵势浩大,据说有上万控弦之士。飞虎卫赵擎苍被我们拖在幽州大营,铁血军寨不久前是个戍堡,区区数百老弱,拿什么抵挡契丹铁骑?”
高晟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语速依旧很快:“千真万确!捷报已经传至帅司。
虎贲军营甚至张贴了告示,如今营中军卒都在议论此事。这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幽州城,许多百姓都在夸赞秦猛用兵如神。”
高晟顿了顿,见崔使君脸色阴沉,还是硬着头皮说:“据说契丹人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