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033
谢峥有意报考青阳书院的消息很快传开。
“怪不得她日日去余秀才家,原来是为了考青阳书院。”
“真是个白眼狼,余秀才让她免费借读,她倒好,转头弃了余秀才,另去别处。”
“谢老三当年可是童生,都没考上青阳书院,她才读几日书,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我记得谢老三刚开始读书的那阵子可没谢峥这样聪明,说不准真能考上。”
谢三婶还跑到亲爹面前说风凉话:“我早就劝您别做烂好人,那个小崽子心眼多呢,老大两口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余成耀左耳进右耳出。
他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谢峥如他看到的那般,是个勤奋刻苦、心地纯良的好孩子。
他想要尽己所能地帮助她,托举她,看她能走多远,能站多高。
谢峥对外面的风言风语亦有所耳闻。
不过比起不相干的人,她更在意新买回家的小猪仔。
前日,谢义年拉了一板车旧砖回来,在鸡圈旁盖了个小猪圈,顺便将两家之间的矮墙堵上。
今日一早又出门,抱回一头粉粉嫩嫩,只会哼哼叫的小猪仔。
谢峥踮脚往猪圈里看,眼睛亮晶晶:“哇——好多肉!”
谢义年哭笑不得:“这才是刚出生的猪崽子,起码得等到腊月才能出圈。”
谢峥皱皱鼻子,似是有些失望,忽然问道:“阿爹,大姑和小姑怎么还没回来?”
这都正月初七了,也没见两个姑母回娘家。
谢义年笑脸微顿,语气如常:“你小姑嫁到了城里,来回不方便,初二便托人将年礼送回来了。”
“你大姑嫁去了杏花村,有一大家子要操持,脱不得身,估计这两日该回来了。”
谢峥摸摸下巴,看来这两位跟隔壁关系不太好哇。
转念想到谢老太太的为人,她一看就是那种为了宝贝儿子卖女儿的恶毒亲娘,又不觉得奇怪了。
临近午时,谢峥拎着一桶谷壳米糠去屋后,看小猪仔吃得饱饱,躺在地上晒太阳,不由发出羡慕的声音:“它可真悠闲,整日不是吃就是喝,不用读书也不用为生计发愁。”
沈仪笑道:“但是它只能活一年,最后成为我们的盘中餐。”
谢峥煞有其事地点点头:“所以有得必有失,为了挣多多的钱,为了考功名做大官,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说罢不待沈仪回应,扭身回了东屋,背上书袋直奔余家:“阿娘我去上课啦!”
“慢慢走,别摔着。”
沈仪在后面扬声提醒,吃了个窝窝头垫肚子,先是查看豆酱和笋酱腌制得如何,而后才坐下来打络子。
纤细指尖犹如灵巧的蝶,翻飞间尽是铜板的清脆声响。
......
谢峥进入余家小书房,行礼问安,而后例行背诵并默写百三千。
余成耀检查无误,端详着那端正劲美,初具风骨的文字,心底感叹进步甚大。
这孩子悟性极高,又肯下功夫,若能持之以恒,他日定有一番成就。
“书圣的书法遒美健秀,你可以尝试照着他的字帖练字,定能更上一层楼。”余成耀思及谢峥家境,顿了顿,“不过不急于一时,你如今的书法已经足够应付入院考核了。”
谢峥应是。
余成耀递给谢峥十道对联题:“似乎大家都不太看好你考书院的事儿。”
谢峥双脚悬空,端坐在灯挂椅上,提笔蘸墨,悬腕书写。
见谢峥神色沉静,余成耀又问:“你就没什么想说的?”
“夫子,学生在答题。”余成耀噎住,谢峥无奈说道,“人言可畏,嘲讽或贬低我的人都不了解我,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心无旁骛备考。”
“比起无意义的争辩,我更喜欢用结果说话。”
余成耀捻须微笑,他最欣赏的便是谢峥这份坚定:“那么为师便拭目以待了。”
如此又过两日。
正月初九,谢大姑仍未回娘家。
谢峥晨起洗漱,隔着墙都能听见谢老太太咒天咒地,咒心被狗吃了的谢大姑。
谢峥感慨老太太中气十足,身体好得能一口气犁二十亩地,配水啃完面饼,回屋后打开系统商城,搜索书圣的字帖。
无论现代的中高考还是古代的科举考试,卷面分都很重要。
趁如今时间充裕,还得勤加练习。
【字帖,5积分/本】
【购买成功,已自动扣除积分】
【当前积分:25】
字帖足足有两指厚,拿在手里像是一块砖头,沉甸甸的,至少可以练几个月。
正奋笔疾书,屋外突然响起一阵喧闹声。
谢峥意识到不对劲,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官府派人下来收税了。
而村民们之所以喧闹不止,是因为朝廷的税收又上涨了。
......
“前年不是才涨过?怎的今年又涨了?”
“上次是丁税,这次是田赋。”
“无甚区别,都是在吃我们的肉,喝我们的血,要我们的命!”
“低声些,当心被官爷听去,不死也得脱层皮。”
“这两年地里的收成本就不太好,而今田赋增加,来年岂不是要喝西北风?”
放眼望去,年迈的老泪纵横,年轻的愁眉苦脸,眼里尽是怨怼与绝望。
有人提议:“不如去找谢童生,请他跟官爷问个清楚?”
“这主意好,要死也得死个明白。”
“为啥不请余秀才?秀才比童生还要大哩!”
“杀鸡用牛刀,没必要,没必要。”
于是谢峥打开门,便瞧见村民们乌泱泱围聚在隔壁门口,又是央求,又是戴高帽。
“谢童生,请你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朝廷为何又增加田赋,再这么下去,我们真要饿死了。”
“您可是我们村唯一的童生,放眼整个青阳县,也就那么几个童生,那几位官爷定会看在您的面子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谢老太太最喜欢听旁人恭维谢老三,当即大手一挥:“老三,你去问问究竟是怎么个事。”
谢老三轻捋宽袖,一袭道袍儒雅俊逸,唇边含笑,直看得众人两眼发直:“事关田赋,轻忽不得,谢某自然得问个清楚。”
“多谢谢童生。”
“谢童生你可真是个大好人。”
谢峥忍不住翻个白眼,扭头问立在灶房门口的沈仪:“阿娘,咱家的粮食够交田赋吗?”
沈仪颔首:“足够了,交完还有盈余。”
谢家二三十亩地,分家时分得不少粮食,长房人口又简单,一日两餐根本吃不了多少。
也是巧了,谢老三刚应下,衙役便上门来了。
只见为首之人神情倨傲,拖长语调吆喝:“都别聚在这儿了,赶紧回去清点粮食,若是耽误了官爷我办差,仔细你们的皮!”
众人噤若寒蝉,向谢老三投去满含期待的目光。
谢老三挺直脊梁,上前作了个揖,朗声道:“谢某乃是建安十二年的童生,敢问两位,无缘无故朝廷为何增加田赋?”
童生?
衙役打量谢老三,神情依旧轻慢:“官爷我怎么知道,你若实在好奇,便去顺天府敲登闻鼓,当面问一问陛下是何缘由。”
谢老三没想到一个衙役也敢嘲讽本朝童生,自觉没脸,羞恼斥道:“我不